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信息报道

北下关街道《北下关是我家》戏剧展演

来源:北下关街道   发布时间:2017-12-26 17:03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不久前,北下关街道戏剧社编排的作品《北下关是我家》在2017年“戏聚北京”北京市群众戏剧短剧原创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铁科院社区居民侯旭的原创作品。


北下关街道《北下关是我家》戏剧展演18.png


  为了让大家都得到锻炼,戏剧社老师给叔叔阿姨们布置了作业,再从中选择可挖掘塑造的故事进一步改编提升,让叔叔阿姨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创作出自己的原创作品。“田地老师的《请战》也在咱北下关地区的活动中获奖了。”侯叔介绍。

  侯叔退休后不仅参加了北下关戏剧社,还学起了毛笔字和篆刻,自从参加了北下关朗诵大赛,他和朋友们又多了一个兴趣爱好,定期参加朗诵团活动,一起享受朗诵带来的欢乐时光。“退休了反而觉得更忙更充实了!”侯叔笑着说。

  北下关朗诵团全称为“北下关殷之光朗诵艺术团”,是街道文化品牌“胡同里的百家讲坛”衍生出的艺术团体。“胡同里的百家讲坛”每年会邀请名家大师走进社区,与居民们分享艺术道路上的故事,其中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受到大家的喜爱,激发了地区朗诵爱好者的热情,为此,街道积极筹备朗诵大赛,赛后“北下关殷之光朗诵艺术团”应运而生,为地区朗诵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展示的平台。

  像朗诵艺术团这样的兴趣学习展示平台在北下关街道还有不少,深受地区老人们的喜爱。铁科院社区的孙鸿飞老人已经80高龄,每周六他都要去到马头琴班上课,与老师一起学习技巧。除了马头琴班,地区热爱书法绘画的老人居多,社区服务中心应老人们的需求成立工笔画班、书画学校等供大家学习交流,成立京剧、合唱等民间团队为大家送上文化大餐。

  上园社区的王玉印老师为社区居民教授工笔画十多年,退休后投身到街道工笔画班义务授课,平均每年授课40次,全年上课人次达到300多,已经持续了6年,他本人被评为第二届“北下关好人”十大文明人物之一。除了工笔画外,近十年来北下关书画学校培养了不少学员,一位大爷谈起书画学校特别兴奋:“我都参加好几期了,没想到自己毛笔字能写这么好,我们老人也是需要学习的,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北下关街道各类艺术团队伍极大地丰富了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北下关居民们组成的文化队伍活跃在全国、市、区街道组织的各项比赛和活动节目中,取得优异成绩,例如2017年,齐舞飞扬舞蹈队在全国广场舞比赛荣获一等奖,齐舞飞扬、金色梦幻舞蹈队在北京市健身操比赛均荣获一等奖,竹缘空竹队等队伍参加央视节目录制,殷之光朗诵团在“阅读北京——‘心阅书香 共读共享’全市诵读大赛”海淀赛区获得个人组和集体组一等奖、全市决赛获得个人组三等奖和集体组一等奖。

  老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还为地区居民们带来吸引眼球的文化大餐,为地区文化添上浓墨重彩。街道为老人们贴心地提供文化服务,让地区文化氛围更加和谐,同时增加了老人们的社会参与度,充实他们的社会参与感,给予更多的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电影《芳华》活动 下一篇:北下关街道加强消防意识、维护社区安全 在中监所社区开展消防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