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信息报道

海淀街道:芙蓉里社区品牌活动——粽香传情

来源:海淀街道   发布时间:2018-05-24 10:49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冬去春来,春去夏至,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此时,我们又想起了汨罗江畔的那位故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与小人苟且。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君主的忠心,对世俗的厌恶。他想用那滔滔汨罗江水保持自己的清白,洗净世俗的浑浊。虽然他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忠贞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以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形式纪念他。


图片1.png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伴着五月鲜花绽放的芬芳,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芙蓉里社区居委会组织辖区志愿者、党员代表和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送给敬老院以及社区的孤寡老人,让社区的居民们亲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今年的端午节过的更温暖、更有意义、更加回味无穷。


  自2013年开始至今,粽香传情——已经成为了芙蓉里社区的品牌活动,从最开始的10几人,到最高时候的30余人,居民们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在芙蓉里社区居委会主任高明的倡导下,辖区的30余名志愿者、党员代表以及社区居民们一起上阵。


  刚刚吃过午饭的下午,芙蓉里社区百环活动中心里就是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有的浸糯米、有的洗粽叶、有的包粽子,手法娴熟,看得出大家个个都是包粽子的好手。不一会儿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粽子从她们手上熟练地产生了。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志愿者们笑着说到:“这些糯米、粽叶、大枣、红豆都是我们精心在市场上挑选的,包了整整一下午呢!就是为了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让辖区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众、以及敬老院的老人们吃到可口、香甜的粽子,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图片2.png


  一叶一粽都是情,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把包好的粽子送到了辖区的敬老院以及辖区内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党员、困难低保户等10余户人的家里,看着送来的粽子,他们笑的合不拢嘴,连连说着:“感谢政府、社区的关心,今年这个端午节我们过得特别高兴”!


  通过这次端午节敬老活动,不仅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与温暖,减少了他们的孤独与寂寞感,让老人们真正度过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也激发了居民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了辖区居民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感,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营造文明尚礼、和谐至善的人文环境。也使更多的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高明主任在事后的总结会上也重点强调了:“不管是春节包饺子还是端午节的包粽子活动,一定要把这种活动坚持下去,必须把它打造成咱们社区的品牌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八里庄街道五路社区 夏季健康养生知识讲座 下一篇:八里庄街道世纪新景园社区灭蚊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