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日系列活动 —北下关居民走进中国气象局
围绕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 9月11日下午,近百名北下关地区居民来到了中国气象局,走进中国气象局参观体验气象科普活动。
中国气象学会的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天气雾霾主题气象科普讲座。通过科普讲座,居民了解到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
科普讲座结束后,居民先后参观中国气象频道,与著名气象节目主持人见面、体验气象播报主持,了解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和气象影视服务情况。地面观测场由行业专家介绍标准气象观测场内气象观测仪器及作用。在中国气象科技展厅,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了气象科技及应用及服务情况。我国于1988年发射了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现我国在轨运行的“风云”气象卫星共有9颗,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现用户在微信启动时,可以欣赏到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
走进气象局,走进实验室,让此次参加科普活动的居民受益匪浅。北下关街道一直秉承“6.04是一家”的大社区、大文化理念,充分发挥地区文化大联盟的作用,整合利用好区域资源,实现区域的有机融合,共驻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实现社区、校区、园区三区联动,以创建公共文化事业为契机,旨在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走进科研单位,走进剧场剧院的机会。
北下关街道公共事业管理科
2018年9月1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