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信息报道

“大寒小寒又一年 大寒岁底庆团圆” ——迎新春系列活动:紫竹院地区民族文化课堂之 “品味民俗”活动圆满举办

来源:紫竹院街道   发布时间:2019-01-04 21:07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2019年1月3日下午,“迎新春系列活动:紫竹院地区民族文化课堂之“品味民俗”活动,在紫竹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三层文化活动室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我们的老朋友吕铁智先生主讲,吕铁智先生的名字已被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家大辞典》,并曾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方大学城的大学生讲授风筝与传统文化的讲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地区居民35人积极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1:合影留念.JPG


  活动中,吕铁智先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2016年末,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证明了中华文化再一次被国际社会认可。它不仅是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守护者,更是影响了诸多国家文明发展的指路明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悟节气奥秘,重新梳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至此,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及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建构了中国人的生活韵律之美。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吕铁智先生结合“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图片和对应着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图文并茂的进行讲解,“二十四节气”里藏着农耕“时间表”,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示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吕先生栩栩如生的讲述着节气特点、节气习俗以及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是我们先人智慧的凝结,它对一年四季时令、物候等变化有着准确的描述,即使是现在,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通过本次活动,使居民深有体会的了解到,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以后多举办此类民族文化类活动,传承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接下来,紫竹院街道将以“文化紫竹系列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地区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自信,不断满足紫竹院地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中关村街道开办老年合唱培训班 下一篇:羊坊店街道军博社区 军民同乐喜迎2019年新春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