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法实验学校教师体验“寻找失传的流沙笺”传统文化课程
6月20日下午,来自北京中法实验学校的22位教师在海淀区非遗展示中心(北馆)开展了一场“寻找失传的流沙笺”文化和技艺传承体验。活动现场,在复原流沙笺古法制作工艺的曹珍仪老师带领下,教师们见证了流沙笺的“诞生”过程,并且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把流沙笺团扇。

轻罗小扇,悠悠夏风。流沙笺制作基本原理与中国水墨画相似,但工艺程序相反,水墨画是水稀释墨染于纸上成画,流沙纸是使墨或颜料漂浮在液体胶料表面,然后将纸覆于其上,颜料或墨转移至纸页上成画。不同的技法,便可做出流沙纸、斑石纹纸、云蓝纸等不同的艺术加工纸,“或如水中流沙,或如蓝天白云,或为五光十色斑石纹”,美妙绝伦。

教师们按照操作流程,小心翼翼地把 3 种颜料依次滴入液体胶料,用笔随心所欲地划过颜色,再用钢刷进行二次创作,之后洒金宣纸覆于其上,浸透后迅速拉出宣纸,一张图案奇幻的流沙笺便呈现眼前。


本次活动中,曹珍仪老师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流沙笺的形式传承给北京中法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大家在“寻找失传的流沙笺”传统文化课程中深切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进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