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街道举办“正确认识房颤”健康大课堂
患者问:“医生,我前几天在社区医院做了一个心电图,他们说我房颤了,这是什么病?”
医生说:“房颤是心律不齐的一种,接下来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房颤吧!”

11月15日上午,以上这一幕就发生在紫竹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二层多功能活动室,为了普及房颤知识,使更多患者了解和重视房颤的危害,引导患者与家属科学、合理、规范就医,紫竹院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厂洼社区卫生站,邀请海淀医院老年科闻静医生给大家讲解关于如何正确认识房颤的健康讲座,50多位社区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闻静医生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通俗来说就是心房跳的不规律了,是指心房(主要是左心房)乱发指令,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自行收缩,每分钟可以快到350-600次,而且毫无规律可言,进而可能影响整个心脏的正常跳动。据统计,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8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达30%以上,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每个人一生中有1/4的概率发生房颤。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酗酒、心肌梗死、家族史的人最容易得房颤。房颤最典型的症状为心悸、心慌,大多数房颤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和黑矇等症状。房颤容易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痴呆、死亡等严重危害。其中,房颤患者每年脑卒中发生率约5%,20%的脑卒中是由房颤所导致,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房颤症状可能不典型,1/3患者完全无症状,部分患者直接以脑卒中作为首次发作的表现,因此被称为“隐形的杀手”。目前,抗凝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显著降低卒中发生。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少、使用方便、无需监测INR、可固定剂量给药、可降低颅内出血风险等诸多优势,克服了华法林的不足。抗凝治疗需长期坚持,停药、中断治疗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

活动结束后,部分患者携带着自己的病例前来向闻静医生咨询,闻静医生耐心的查看病例,问询患者状况,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闻静医生邀请患者周一到海淀医院老年科专家门诊接受正规的检查。居民们觉得此次的活动非常及时、非常有效,希望今后多能参加这样的讲座,增涨防病治病的知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