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我国独特且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021年09月22日,古筝培训课又一次在北太平庄街道图书馆举行。本次古筝课丁宁老师为新学员介绍一下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古筝流派。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古筝流派: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即“南筝”(潮州筝)和“北筝”(河南筝和山东筝),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词条中写道:“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又在南北筝的基础上分别衍生出其他几大整派,即“潮州、山东、河南和浙江”四大流派,到当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北太平庄街道组织的古筝培训活动,为居民搭建了学习民族乐器的良好平台,既提升了居民的个人音乐素养,陶
冶了情操,又成为展示居民风采的另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