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文化资讯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书画洗冤,赤壁后游图与后赤壁赋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02-22 14:13 浏览量:0
分享:
声明: 图文由各单位授权供稿,最终版权归原单位所有。

 

图片1.png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后赤壁赋》

苏轼,我们民族文化史中的万人迷,是真正实力非凡的一代偶像,说他独步大宋也不为过。

提笔间文采飞扬、意境非凡,可谓千载之中的一流文豪。但与此同时,苏轼一生坎坷,几度升迁被贬,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去施展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便如同李白在战乱中自嘲所说“吾非济代人”,是极为痛心的认知和领悟。

初入仕途,22岁的苏轼就已经中进士,任职史馆,26岁时更凭借自己对于朝野局势的洞见一举夺得了制科试的史上第一名。到此,苏轼的仕途显得未来可期,但随后由于其保守的政治倾向,被新党一派划分为旧党。更在宋神宗朝,因新旧党派斗争失利而被贬官到杭州、徐州一带。幸而当朝法律规定:不得杀戮持异议的士大夫,否则,一代文坛大家可能早已命丧九泉。

官场沉浮,上下飘零,最终苏轼成为新旧党派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在靖国元年(1101年),于北行归朝的途中,染病而死,时年66岁。次年,崇宁元年(1102年),徽宗废黜旧党。1103年,焚毁苏轼等旧党所有人的文集。自此,天下之人谈其色变。

图片2.png 

1127年,南宋开始。为了加固政治统治以及不让金人有南侵的借口,南宋初年,宋高宗积极推崇苏轼的文集、绘画。这一举动,启发了后世学者,特别是南宋文人对于怀乡、爱国题材诗文艺术的喜爱。于是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种抒发个人理想情怀、寄情山水的诗文被众人捧到极高的地位。

以赤壁为题材的绘画如同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和之的绢本《赤壁后游图》。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赤壁文学和赤壁绘画的相互影响。

图片3.png 

如果说唐朝是文人画的兴起,那么两宋时期就是文人画风格的确立和发展,苏轼的屈死激发了画家们对于他的追思,同时又是对于北宋半壁江山的怀念和慰藉。

真正的苏轼到底是怎样的?相信读者们会在此书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图片4.png 

书  名:《苏轼的诗词人生》

著  者:王晨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索书号:K825.6=441/132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赵   莹

审核/马玉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家庭教育|川菜里最好吃的,一定是…… 下一篇:家庭教育|图书馆的“宝藏男孩儿”,冬日暖心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