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新春之际,踏雪寻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去春来,冬天勾人思忆的不只有雪,还有那阵阵暗香。
中国人素来爱梅,爱它的凌寒留香,爱它的风流雅致,爱它的铮铮风骨。所以,梅花向来有“百花之先,独天下春”的独尊称谓。
因此,咏梅我们就不能只赞美那些它的美,更要歌颂它隐藏的风骨。
从花型颜色上来讲,通常来说生长于我国西南地区,开花时间集中在12—1月的是白色山梅花;华中地区,开花时间集中在2—3月份的是红梅和腊梅。因此在古人的诗词中,南方和中原地区描写的梅花颜色不尽相同。
而从情怀来讲,梅花乃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同时,它还是中国的国花之一,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还被誉为“花中君子”。
为什么自古以来梅花是华夏的精神象征?为什么它象征着坚韧不拔?
这就不能不提到历代文人志士的作用了,要知道几乎历朝历代都将文人推捧到很高的地位,可以说文人喜爱的、赞美的,就是整个时代所认可的。又由于很多文人多寄情于梅花,所以凌寒独自开的梅,就慢慢成为大家心中无可替代的风骨之士的化身。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文人墨客们留下的对梅的赞美佳句吧!
赠范晔诗
南北朝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笔下梅花的形象凝结为“一枝春”,希望把整个江南的春天赠送给远方的朋友,包含着对春天的无限憧憬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
梅花盛开再用前韵(节选)
宋 苏轼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苏轼笔下的梅花,与寒融为一体,以雪为骨,以冰为魂,这也为后世的梅成为“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等打下人格化的根基。此后,梅在对暗香疏影、雪骨冰魂等的不断重复和强化中走上经典化道路。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势,不羡富贵的高贵品质,正是作者心中他自身的样子。
可见,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梅花以它的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诗词这种载体,也见证了每一代人的成长,可谓是气节不朽,文明永存!
图书推荐
1.《清风知素心 咏梅兰竹菊三百首》
著 者:刘存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I227.8/29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信用借阅,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2.《戴老师高能唐诗课》
著 者:戴建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I207.227.42/334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流通部,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3.《一生钟爱古诗词》
著 者:徐中立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索书号:I207.227.2/140
馆藏地:海淀区图书馆(北馆)流通部
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 争
审核/马玉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