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眼万年,这份敦煌书单请查收(上)
前言
敦煌,又称沙洲,在滚滚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屹立于漫漫黄沙的西北边陲,河西走廊的最西部,见证过王朝的兴衰交替,也勾勒出文明的笔墨诗篇。精妙绝伦的洞窟艺术、神韵兼备的彩塑、扣人心弦的古乐、优美曼妙的舞姿,敦煌美好而又珍贵。
“一眼万年”敦煌文化研究书单展将通过文史、艺术专家学者的视野,带你领略敦煌繁盛时的气象万千,从厚重历史中汲取智慧,从悠远文明中获得力量。
1 .《灿烂敦煌》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一本书解读敦煌的千年历史与不朽艺术。
[著者]
樊锦诗,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被誉为 “敦煌的女儿”。
[内容介绍]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著名敦煌学家樊锦诗、赵声良长年身处戈壁,在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合作撰写本书,介绍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解读石窟的塑像与绘画艺术,道出数代敦煌人的坚守与热诚。
2.《愿为敦煌燃此生:常书鸿自传》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讲述了“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结缘敦煌、保护敦煌的传奇经历。
[著者]
常书鸿,著名油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被赵朴初誉为“敦煌守护神”,1942年参与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随后担任首任所长。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内容介绍]
常书鸿以亲切质朴的笔触,极具深情地回忆了一生的坎坷经历,包括巴黎留学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历程、回国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无奈、五十年里舍身保护敦煌的急切呼吁与艰苦奋斗。对于敦煌艺术的使命感,使常书鸿度过了所有的艰难困苦,终其一生,坚守初心。这本自传不仅是常书鸿一生奋斗的记录,更是敦煌文化的普及读本。
3.《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段文杰回忆录》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讲述了段先生为敦煌莫高窟各方面建设付出诸多心力的故事。
[著者]
段文杰,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扎根大漠50多年,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敦煌,曾创下敦煌壁画个人临摹数量之最,也是敦煌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是“莫高人”和“莫高精神”的杰出代表。
[内容介绍]
书中讲述了段先生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临摹、宣传石窟艺术、研究石窟文化、培养青年人才、扩大研究队伍方面付出诸多心力的故事。段文杰先生的学术贡献和精神思想对于研究敦煌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切入点,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其回忆录展示了敦煌莫高窟研究和保护的脉络,为关心敦煌文化事业的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解敦煌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4.《新民说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
[内容介绍]
《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书中将4年多的追踪历程结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书中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5.《敦煌的光彩》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在两位大师的对谈中,了解敦煌的前世与今生。
[内容介绍]
本书是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先生与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有关敦煌艺术及东方文明的长篇对谈录。对谈从池田大作于第五次访华时(1980年)与常书鸿相识开始,收录了两人在北京、东京两地间往返的书信。两人围绕敦煌,谈古说今,讲东道西,就中外艺术史、东方文明、世界和平等展开讨论,新见迭出,精彩纷呈。此外,他们还谈到各自的志趣理想、人生经历和彼此的友情。言谈话语间,表现了两位作者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展露出敦煌艺术的崇高之美和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6.《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详尽、完整、可信的段文杰传记。
[作者]
段兼善,画家,段文杰之子。曾任甘肃画院副院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内容介绍]
本书是段文杰独子段兼善历时多年、翻阅大量文献、收集众多资料、整理父亲相关往来书信写作而成的。书中共分九章,立足于跌宕起伏的大时代背景,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作者以青年段文杰从国立艺专毕业后,如何怀抱梦想、历经波折抵达敦煌为开篇,通过壁画临摹、科学研究、石窟保护、举办展览、学术研讨、出国交流等一个个切实有力的故事段落,讲述段文杰亲历新中国成立前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以及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如何促成敦煌研究院建立的沧桑旅程、辉煌人生。
7.《樊锦诗:敦煌的女儿(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一本介绍中华先锋人物、“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书。
[著者]
顾抒,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
[内容介绍]
五十多年前,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江南女孩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她在敦煌实习时被千佛洞所震撼,决心留下来守护这座石窟,因为敦煌石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她放弃了在北大的毕业留校机会,响应祖国号召,来到苍凉的戈壁滩上,每天爬着摇摇晃晃的蜈蚣梯,夜以继日地艰苦工作着。她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和爱人长期分离,将幼子寄养在亲戚家,只为把所有时间和精力献给敦煌石窟。她的名字叫樊锦诗,为了守护荒野大漠中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她从一头青丝变得白发苍苍,把名字刻在了敦煌这片土地上,人们把她誉为“敦煌的女儿”。
8.《敦煌往事》
>>扫码阅读电子书
[推荐语]
一份令人唏嘘的遗憾,一份令人动容的挚爱,凝聚成这本《敦煌往事》。
[著者]
松冈让,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弟子,著名的漱石研究者,也致力于佛教文化的研究。代表作有《保护法城的人们》《地狱之门》《漱石其人及其文学》等。
[内容介绍]
书中围绕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的经卷文物展开,以史实为基础,讲述了英、法、日三国探险队在敦煌盗宝的经过,如实记录了“文化侵略古战场”的敦煌往事。作者笔下既有对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华尔纳等盗贼行径的批判,也洋溢着对敦煌的挚爱与痴情。
编辑/李 欣
审核/马玉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